官方微信

TOP

“懒宅”家居渐成气候 全屋智能如何带动产业升级?

2022-10-24 11:01   来源:上观新闻   

  “回家一开门,灯光就自动亮起,空调自己调到了合适的温度,拖鞋是加热过的,家务也已经被机器人打扫完毕,主人只要说说话,就能控制家中的窗帘、座椅、电视……”这种舒适方便的家居场景听上去令人羡慕。而以这种独白开场的“沉浸式回家”短视频也成了新的流量密码,让一批家居分享博主迅速火了起来。

  这些家居分享视频普遍具有带货效应。消费者看完,惊讶于市场上竟有如此多方便、智能的电器,恨不得立刻下单,坐享便捷,“懒宅经济”应运而生。

  这反映了智能家居理念在年轻群体中的风行。一组关键数据是,自疫情暴发后,“全屋智能”的百度搜索量快速上升,最高搜索指数是2020年初的近4倍。消费者的热情也刺激了产能的提升,智能家居Wind行业指数热度在6月至8月飙升了近5倍。

  智能家居行业烽烟再起,大小资本同台竞技,商家们纷纷提出向“全屋智能”转型的口号。这一次,智能家居概念能有多少落地?行业发展又面临哪些新老问题?

  “懒宅”经济火了

  智能家居并不是新概念。家居消费是仅次于汽车消费的第二大家庭支出,也是消费升级的重要增量。自智能手机普及后,科技企业便开始拓展业务至泛智能终端,智能家电就是其中最热门的赛道。但智能家居概念浮浮沉沉多年,市场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。谁也没有想到,一场新冠疫情给这个行业带来了转机。

  近期,记者采访了上海市多家家居、家电企业,大部分厂商都表示疫情后,尤其是今年以来,消费者对智能家电的需求明显增加。

  比如爆火的长三角小家电企业追觅。其负责人介绍,疫情后追觅的生产虽然受到一定影响,但是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却增长了近8、9倍,电商平台上的产品销售十分火爆,企业也在不断扩大产能。

  传统家居企业百安居也表示,自疫情缓解以来,百安居的销售额增长明显,很多消费者都是冲着智能家电、智能家居购买的。

  需求增加从智能家居手机app安装率也能看出端倪。月狐iAPP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7月末,国内各类智能家居app渗透率已提高至23.86%,月活跃用户数达1.97亿,同比增长41.4%,增速显著。

  智能家电销量节节攀升,全宅科技创始人孙培蕾将原因归于三点。第一,疫情使人居家时间变长,对生活用品需求增加。第二,智能家电的主要受众是年轻消费者,他们具有较强的购买力,对智能化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。他打了个比方,智能化产品就好比汽车的自动挡,用习惯之后就不会再去用手动挡了。

  第三,智能产品的技术一直在进步。“在各大品牌推出智能家居产品之前,智能家居的技术一直以总线(有线)形式为核心,主要战场都集中在别墅和豪宅的配套安装。”孙培蕾向记者介绍近年来智能家居的发展路径,“随着小米、涂鸦、华为等生态品牌陆续推出无线产品,使用便捷、价格亲民,提高了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的购买意识。”

  从智能家电到全屋智能

  随着智能家电的普及,整屋的智能家装也逐渐进入普通消费者的视野。

  设想一个场景,当家里有10个智能单品都来自不同的品牌,是很难实现一键式离家模式的,用户必须打开多个app将其一一关掉。

  这时,全屋智能的便捷性就显现出来了。“智能家居不是指单个的家具家电,而是完整的智能生态。”从事智能家居综合解决方案6年的曹莹杰解释道。

  以往,全屋智能的传统销售渠道主要依靠房地产或者酒店装修配套,较少依靠To C端。而在近期房地产业黯淡的大背景下,全屋智能的To B端安装需求必然会受到影响。

  但外界对全屋智能的发展普遍充满了信心。据咨询机构IDC预计,2022年中国全屋智能市场销售额将突破100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54.9%。

  这一方面和近些年全屋智能的To C端销售打开有关。百安居家电采购部经理胡云志提到,今年夏天,百安居的家装业务比家电零售业务增长得还快,这与现在装修流行全屋智能的大趋势密不可分。“许多消费者居家的时间变多,就会发现原有家庭场景已经不能满足需求,希望对家中的某一方面功能进行更新,这就需要智能化产品跟上潮流。”

  家电巨头海尔也正在从过去的“卖产品”转向“卖场景”。海尔智家营销总经理程传岭在一场宣发会上表示,“我们发现,像冰箱、空调这种单个家电已很难满足用户对生活的需求,他们更注重生活整体品质的提高,如健康的饮食、舒适的空气、干净的衣物”。

  在上海,不少智能家居企业聚集在青浦的e通世界物联网产业园,超级智慧家就是其中头部企业。其董事、副总裁郝丽告诉记者,超级智慧家目前每年营收增速保持在30%左右,且今年以来销量增长明显,To B端业务和To C端业务比例达到了4:6。

  另一方面,政府的鼓励也有效推动了全屋智能To B端配套率的提升。据奥维云网地产数据,国内2022年1月至8月精装修市场智能家居系统配套规模为12.38万套,8月份配置率从去年同期的9%上升至13%。

 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,智能家居在下沉市场的潜力巨大。从城市等级来看,2022年前8个月精装修市场智能家居系统配套中,新一线城市需求最高,市场份额占全国的53.2%;配置率最高,达到19.8%;增速最快,同比增长26.1%。新一线城市已经成为智能家居系统的主力市场。

  今年8月份,工信部、住建部、商务部、市场监管总局4部门联合发布《推进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》,展示出的扶植力度前所未有。方案中写道“未来反向定制、全屋定制、场景化集成定制等个性化定制比例将稳步提高”,这无疑给市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。

  郝丽认为,智能家居将是继智能汽车之后的又一大风口。“不同于智能汽车几平方米的物理限制,智能家居、全屋智能有更广阔的应用范畴和类别,在未来三到五年将是一个黄金赛道”。在可预见的未来,家装、家电、互联网、房地产等行业巨头都将加紧布局智能家居领域。

  她也告诉记者,全屋智能虽然一直被认为是智能家电的终极未来,但外界从2021年才真正意识到全屋智能时代的到来,已被建立的行业壁垒可能还需三年时间才能打通。

  既是壁垒也是门槛

  当然,智能家居发展到全屋智能这一阶段,更多新问题也暴露了出来。

  如个别智能家居厂商为增加“智能性”,强行赋予一些产品花哨华丽的功能,带来更复杂的交互模式,增加了用户的使用门槛。例如给吹风机加上负离子的概念、灯光的色彩调节等等,噱头大于实用性,价格还被抬高,成为少数人乐此不疲追求时尚科技的玩具。

  同时,智能产品的数据安全也常被消费者提及。尤其是在智能安防这一细分领域,产品数据一旦被窃取,不仅会造成用户隐私泄露,甚至还会让用户面临安防失效、财产损失的风险。

  例如,2021年韩国就曾发生过一起大规模黑客入侵事件,图谋不轨者侵入智能家居系统,获取了上百个小区的家庭视频影像,拿到网上高价贩卖,甚至以此对业主进行勒索。

  殊不知,这种云端的数据泄露恰恰与近些年智能家居产品的无线化趋势有关。全屋智能的传统解决方案大多是有线模式,而近些年,随着技术升级,无线控制的稳定性提高,全屋智能的无线模式开始逐渐被推广开来。因为不用走线,后期改装难度小、成本低,无线模式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。

  但无线联网恰恰是数据泄露的根源。孙培蕾介绍,目前市面上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有线模式和无线模式并存,有线技术属于脱网模式,数据都存储在硬件里,一定程度可以避免泄露;而无线模式需要用户将部分信息上传至厂商服务器,传输、存储、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有潜在的数据泄露风险,这让消费者感到不安。

  对消费者来说,购买大品牌,数据安全相应会更有保证。超级智慧家方面表示,为保证数据的安全性,公司会使用阿里云的云盾服务,对数据进行加解密,防止黑客获取入侵。同时公司内部有着严格的数据访问审批制度流程,只有审批通过后,才被允许进行数据访问。

  但想要根本地解决无线组网模式下的数据安全问题,可能还需要依靠技术的进步。目前已有部分头部企业如谷歌等已经开始研发云数据的替代方案。如将人工智能融合至智能家居产品中,让设备直接具有本地处理能力,不再传输数据至厂商服务器。不过这种模式也必然会导致成本的上升,人工智能芯片价格不低,想要在家庭消费中推广尚有难度。

  子弹还要飞一会

  除了新问题,智能家居行业的老硬伤——各类产品互不兼容的问题也还没有解决。

  目前智能家居行业整体缺少协议互通的行业标准,这一弊病自智能家电兴起就有,发展到全屋智能阶段可以说积重难返。“市场上各种品牌产品,你做你的,我做我的”,追觅上海检测评估中心主管葛纯威指出。

  国内许多全屋智能厂商仍使用有线组网方案,采用围墙式协议,存在跨厂商跨平台协议互通兼容性差等问题。当然也有开放式协议。据曹莹杰介绍,KNX国际协议系统就属于开放式协议的产品,通过模块或协议转换实现互通,对比围墙式协议成本增加较少。但KNX芯片和技术主要掌握在欧洲企业,未来是否有卡脖子困境还需探索。

  对于无线产品,部分企业热衷于做封闭式的生态圈。“因为不同品牌都有独立的系统,为了方便操作,我在购买智能家居时会倾向于选同一个牌子。”一名小红书博主表示。

  商家的战略先行于市场需求,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。对商家而言,打造自己的生态圈、巩固拉拢更多用户群体、形成品牌壁垒并达到技术保护效果的做法无可厚非,但这也客观上造成了智能家居行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,产品无法快速普及,出现“圈内火、圈外冷”的窘境。

  “要让智能家居行业形成规范、为用户所用,需要融合有线和无线技术,达成协议互通,生态圈头部企业间的良性沟通也至关重要。”孙培蕾表示。开放的环境有利于技术的进步,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,真正解决用户痛点,带动产业发展,形成共赢的局面。

  最新出台的《推进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》已提出将加快标准互联互通和融合创新,开展智能家居标准体系建设,推进融合标准、数据安全标准研制和应用示范,加强关联行业在健康应用技术、智能家居集成、智能化解决方案等领域合作。在政策和需求的带动下,智能家居行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。